一、授权点基本情况介绍
我校2014年获批公共卫生专业硕士(MPH)学位授权点,主要依托公共卫生学院建设,目前已形成环境污染与健康、疾病预防与控制、营养保健与食品安全、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卫生检验和社区卫生服务等6个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特别在空气污染健康效应与干预、瓦斯爆炸肺损伤生物标志物、接尘工人尘肺及其它新型职业危害、临床流行病学评价以及人工智能和公共卫生信息学方向具有优势特色。
现有专任教师66人,其中正高级5人,副高级30人,中级31人,具有境外留学经历的9人,专任教师博士比例达77%,师资力量不断增强,队伍结构持续优化。
2020年授权点获批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拥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省一级重点学科和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省二级重点学科及校高峰学科;为河南省预防医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河南省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省空气污染健康效应、机制及干预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环境污染与健康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环境污染与健康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4个市级重点实验室,拥有10个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形成了完备的教学科研平台体系,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撑。
授权点现有全日制在校公共卫生硕士125人(2024年招生公共卫生硕士38人),迄今已培养毕业生138人,均顺利完成毕业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考上博士继续深造14人,其他主要从事医疗或疾病预防控制等医学相关工作,就业率100 %。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行学校、研究生党委工作部、学院三位一体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学院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的作用,将立德树人作为首要职责。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和学院积极构建研究生导师育人的有效机制,把育人作为研究生导师遴选和招生的必要条件,实施“一票否决”制。配备有党支部书记1人,兼职辅导员1人,研究生班主任2人,形成了一支坚强有力的思政教育队伍。
重视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引,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 “三全”育人背景下研究生教育新局面。选配优秀青年博士教师党员担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实现了研究生党支部的教师党员引领作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过好“主题党日活动”,充分利用学习强国APP、学院网站、微信官方网站、宣传橱窗和研究生课堂五大主阵地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集中教育学习(3场)、党日活动(11次)、“四讲”(8次)、谈心谈话(6次)等活动组织研究生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安全稳定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和意识形态领域教育活动,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广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4年,学位点研究生支部共发展党员11人,转正党员6人,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4人,举办党课培训2次。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研究生课余生活。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完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全面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立足研究生兴趣和爱好,学院组织开展了“青春当‘燃’,‘活’力全开”研究生主题运动会、考博经验交流会、毕业生欢送会、中秋观影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开展“2024级研究生入学教育”、宿舍美洁大赛、志愿服务等多样校园文化活动。
强化研究生日常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领导下,学院建立了学院-学科-导师组-导师四级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生管理队伍共配有主管副院长1人,主管研究生工作、研究生培养和学位点建设办公室主任(兼职辅导员)1人、研究生班主任1人;在校研究生会领导下,学院设有研究生分会,相关制度和机构齐备,定期开展活动,履行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研究生权益保护的职能。
学院落实学校、研究生学院各项要求,严格进行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研究生党支部、研会学生干部、年级负责人的作用、强化研究生日常管理。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督促导师切实履行在研究生培养中的第一责任人职责,并建立导师与学院、学生家长协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机制;建立四级心理危机监测网络机制:寝室长、心理联络员、年级负责人(一级)—导师(二级)—副院长、研究生班主任、兼职辅导员(三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四级)。定期走访研究生学习室及宿舍;3775a线路检测中心开安全教育主题会议(3次);根据学生情况做好心理健康状况定期监测和重点关注。组织研究生管理老师和导师进行一对一谈心谈话;特邀河南省CDC专家李宁主任医师进行青年学生与艾滋病专题讲座。
三、授权点年度建设取得成绩
2024年授权点在科研、教学、招生、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科研项目建设结构大幅优化,质量持续提升。2024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和国家自然科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河南省自然基金5项、省科技攻关5项,河南省外国专家引智项目1项,高校重点项目4项,获横向开放课题1项。获纵向经费274.82万元、培训服务等横向收入70万,合计到账总经费344.82万元。结项科研课题15项(国家级4项、省部级10项、厅级1项)。授权4项国家发明专利,受理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75篇,其中SCI收录65篇,一区论文14篇,二区论文33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二等奖1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论文优秀奖一等奖1项,新乡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
加强全链条管理和三全育人,稳步推进研究生培养质量。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优化课程体系,使研究生培养过程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针对性。圆满完成学校和我院2021级共计18门研究生课程教学任务。积极推进“三全育人”,落实专业培养方案,压实专业培养责任,完成2023级43名同学开题考核和2022级44名同学中期考核工作。研究生质量工程建设成效显著,《流行病学》《循证医学》获河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课程项目,《公共卫生导论》、《公共卫生理论与实践》获得河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精品教学案例项目。目前共有省研究生质量工程和教改项目12项。
2024年荣获“河南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篇;3人获得“河南省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2人获得“校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3人获得国家奖学金,41人获得学业奖学金,14人获得学校奖学金;获校级文明学生1人、文明宿舍2个、荣誉硕士5人。
加强学术训练,研究生科研和学科竞赛取得新成绩。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为研究生培养搭建创新平台。每年举办研究生学术活动月和研究生学术沙龙活动。扎实完成学校研究生科研创新支持计划资助项目,2024年新增科研创新支持计划资助项目5项,完成中期检查5项,结题验收14项。
研究生共发表论文50篇,其中SCI论文45篇。第一作者发表SCI 23篇,其中魏槐同学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发表高水平SCI一篇,共同第一作者(1区,IF:12.2),在读。徐飞同学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发表高水平SCI一篇,第一作者(1区,IF:9.8),被中山大学录取为博士。杨亦舒同学在中科院二区期刊BMC Public Health发表一作论文一篇,参与发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论文一篇(2区,IF:9.8),被天津医科大学录取为博士。
积极开拓研究生学术交流,有效拓宽学生视野。为拓宽学生的视野,有效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学院积极开拓研究生学术交流途径。2024年先后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学术报告23次;为加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制订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计划;鼓励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46人次,其中参加国际会议22人次,3名同学做分会报告;2人赴新加坡国立大学进行交流访学。
圆满完成招生和学位授予工作,人才培养质量取得新突破。2024年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38人。加强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制订学位论文规范,严格学位论文答辩流程。顺利完成2024届全部62名公共卫生专业研究生毕业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答辩、学位授予通过率100%。
四、学位点建设存在问题及改进计划
1.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匮乏
特别是具有国际学术声誉的大师级人才匮乏,学科领军人物不足,高水平创新团队数量不多;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
改进措施:通过各种途径加大人才引进,拓宽引才范围,与学校协商,提高人才引进待遇,制定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引进政策。
2.学硕与专硕分类培养需要加强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分类培养需要加强,人才培养质量与新时代对公共卫生人才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改进措施: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强化导师对于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之间的区别认识;多途径提高专硕培养质量。
公共卫生学院
2024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