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通知

关于2025年河南省本科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校级选拔赛的通知

时间:2025-04-01 来源:教务部 点击数:

各教学单位: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切实推动课堂教学革命,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打造教学改革的风向标,经学校研究决定开展2025年河南省本科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校级选拔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推动教学创新,培养一流人才

二、大赛目标

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以赛促学、以赛促融”,充分发挥大赛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与“四新”建设深度融合,深化校企协同产教融合,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创新涉外人才培养双语教学路径,探索体育教学与健康素养培育融合,以一流教学打造“金课”示范标杆,实现课程思政育人成效、课堂教学数字化水平、产教协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核心素养、体智协同育人成效“五个显著提升”。

三、参赛教师要求

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均可,参赛对象应满足以下条件:

(一)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学,为人师表,无师德师风、学术不端等问题;无政治、学习、科研和生活等违法违规违纪情况;近 5 学年内未出现过教学事故。

(二)承担我校全日制本科生教学任务的在职在岗教师,临床学院参赛老师有相关方向教师资格证。

(三)若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应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3名团队教师。主讲教师近5年须对所参赛的本科课程讲授2轮及以上。每名教师、每个团队只能参加一个小组的比赛。

(四)鼓励高职称教师和高层次人才参赛,各教学单位教研室主任和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应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参赛。

四、比赛分组及推荐名额

(一)比赛分组

按照“四新”建设、基础课程、课程思政、产教融合等领域分组,设新工科组、新医科组、基础课程组、课程思政组、产教融合组5个大组,其中 1—4组,每组下设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3 个小组,报名时请务必确定组别;另设实验教学组、外语教学组、体育教学组 3组,共8个大组(以下简称第 1—8组)。第6—8组为我省自主增设的特色赛道,旨在推动实验实践教学创新、跨文化能力培养和体教融合改革,比赛具体安排和要求另行通知。

(二)推荐名额

1.每个教学单位可推荐1-3名教师(团队)参赛,原则上优先推荐1名高级职称教师(团队)参赛,有5位及以上教授的教学单位至少推荐1名教授(团队)参加。教师获得第五届河南省本科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及以上名次的教学单位,可增加1个参赛名额。

2.具有省级及以上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的单位推荐教师(团队)参加课程思政组。

3.鼓励支持以下教师参赛: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中原英才计划获得者,省特聘教授、省教学名师等;智能医学工程、全科医学、中医药经典、“理解当代中国”(外语专业)等相关课程的教师;服务支撑我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相关专业类、课程群的教师;未来技术学院、特色行业学院、重点现代产业学院、全过程教学基地的教师积极参赛。

五、校赛安排

(一)各教学单位于4月11日前完成初赛选拔,并按要求上报推荐校赛教师名单及参赛材料。

(二)校级比赛根据参赛主讲教师职称,分为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三个组别。主要包括材料评审(60分)和现场评审(40分),评审标准见附件1。

1. 材料评审:4月15日—4月16日

评审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材料评审满分为60分,其中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成绩占40分,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成绩占20分。

2. 现场评审:4月18日—4月19日

现场评审以教学设计创新汇报为主。参赛教师结合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进行不超过15分钟的教学设计创新汇报,评审专家依据参赛教师的汇报进行不超过10分钟的提问交流。现场评审满分为40分。

3. 计分方式:材料评审成绩与现场评审成绩之和为参赛教师(团队)的最终成绩。

六、材料提交

(一)各教学单位进行初赛选拔,于4月11日15:00前提交推荐参加校级比赛的教师名单,填写推荐汇总表(附件2),电子版发至jwcjwk@xxmu.edu.cn,纸质材料加盖学院公章后提交至教务科(勤政楼112)。

(二)参赛教师提交材料

1. 申报书。详见附件3,纸质材料需加盖学院公章。

2. 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及支撑材料。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应基于参赛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体现课程教学的创新举措、过程与成效。聚焦教学实践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等,采用教学实验研究的范式解决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课程思政创新报告应立足于学科专业的育人特点和要求,发现和解决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产教融合创新报告应密切围绕高校与社会或行业企业主动合作、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需求、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发展、组织模式创新与教学模式改革等产教融合方面的内容,以教学研究的范式,聚焦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协同办学的机制等,解决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

报告包括摘要、正文,字数不超过 4000 字。教学创新(或课程思政创新、产教融合创新)成果的支撑材料及目录详见附件4。

3.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及相关材料

实录视频为参赛课程中两个 1 学时的完整教学实录,其中产教融合赛道需包含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具体要求详见附件5。与课堂教学实录视频配套相关材料包括:参赛课程的教学大纲、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内容对应的教案和课件,其中教学大纲主要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时学分、学生对象、课程简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课程评价等。

4.证明材料

所有赛道参赛课程需以 PDF 格式递交教务系统中课程已完成学期的开设信息(包含课表、排课班次、人数、地点等信息截图),参赛课程名称须与教务系统中显示情况一致。

产教融合赛道参赛课程还需提供实践性教学学时占课程总学时比例不少于30%的相关证明;行业企业参与参赛课程教学的相关证明,包括但不限于与参赛课程相关的人事聘任协议、产教融合项目合同、协同育人项目、产业学院等,签订时间在 2 年及以上。

以上教师提供电子材料由各教学单位按照参赛教师姓名汇总整理好于4月11日15:00前发至教务科邮箱。

(三)具体要求

1.高度重视。各教学单位要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作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鼓励教师通过积极参赛进行教学创新的标杆展示与交流。

2.宣传动员。各教学单位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为教师参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并对参赛内容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性进行把关。

3.参赛教师应保证教学创新设计相关材料的原创性,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如产生侵权行为或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由参赛教师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七、奖项设置

按照我校拟推荐参赛教师(团队)数的 10%、25%左右设置一等奖、二等奖。按照学校相关绩效分配文件,学校推荐参赛教师依照教学突出贡献奖相关奖项条目执行,未获参赛资格获得学校奖项的依照基本绩效相关奖项条目执行。

教务部   

2025年4月1日

3775a线路检测中心(百度)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豫ICP备09007989号-2 豫公网安备 41070202000123号

3775a线路检测中心党委宣传部设计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