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第二附属医院举办精神健康与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学术研讨会
时间:2025-03-13来源:第二附属医院
作者:朱丹芳 石晗编辑:史齐审核:王欢点击数:
为响应国家"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战略布局,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对精神疾病诊疗的革新力量,3月12日上午,“精神健康与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学术研讨会在我校第二附属医院九号楼二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校党委委员、副校长王天云,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精神卫生系主任、南京脑科医院早期干预科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王菲,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杜伟,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智能科学与电气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宋崇辉,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公晓红,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潇洋,我校第二附属医院在院领导班子成员、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及学生代表参加了会议。

王天云在致辞中指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作为战略性技术,将其应用于精神健康领域,为精神疾病的防治与管理开拓了新思路。作为省内唯一的省级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且在中原地区综合实力领先的第二附属医院,为顺应人工智能发展趋势,成立精神健康与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标志着医院在精神健康与人工智能交叉融合领域迈出坚实步伐,也为精神卫生事业注入新活力。学校也将整合校内资源,全力支持中心建设。他对研究中心提出几点期望,一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强化精神疾病早期识别与预警研究,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二是结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推动精神疾病个体化精准诊疗,搭建精准诊疗平台,提供更有效治疗方案;三是利用人工智能开发智能诊疗系统与远程医疗平台,优化精神卫生资源配置,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缓解资源分布不均问题。
王菲在讲话中分享了自己在精神卫生领域的研究经验和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深刻见解。她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在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能够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研究中心的成立为前沿技术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提供了平台,下一步将积极参与研究中心的工作,与各位专家携手合作,共同推动精神健康与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福祉。

随后,举行了“精神健康与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热烈的掌声中,覆盖在牌匾上的红绸缓缓落下,标志着研究中心正式投入运行。据了解,该研究中心将致力于解决精神心理健康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与技术瓶颈,推动跨学科协同创新,提升精神健康研究的精准性与科研成果转化应用能力。积极探索与开发基于前沿技术的新型干预工具,扩展精神健康干预手段的有效性和普及性。将构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智能分析平台,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医合作机制,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加速精神心理疾病临床治疗和干预方法的创新发展。同时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青年学者及学术领军人才,为脑科学与人工智能交叉研究领域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学术研讨会上,王菲、杜伟、公晓红、张潇洋、宋崇辉等五位专家分别围绕《AI赋能的精神心理疾病数字化精准诊疗体系的建设》《卫生技术评估和经济学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多组学解码精神疾病的异质性:分子亚型与衰老机制的新视角》《运动改善情绪的神经环路机制:从临床到基础的反向转化研究》《数智化创新与发展实践》进行了深入的分享。
本次“跨界融合·智护心灵”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行,通过跨学科交流,共同挖掘人工智能技术在精神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及康复等方面的巨大潜力,助力精神健康服务迈向精准化、普惠化新时代,为保障民众精神健康、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